智慧赋能破解“小场地”困局!教育部专家组点赞天正小学体育改革实践
2025-11-20 17:41:18

11月19日下午,中国教科院体美所调研组一行莅临南京市天正小学,开展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专项调研。调研组聚焦“2·15专项行动”校本实践,通过实地观摩、专题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沉浸式感受该校“智慧+趣味”的体育教育新生态,全方位考察该校体育工作创新实践。


趣味课间,15分钟“动”出精彩



调研中,15分钟课间微运动在校园各区域同步展开。篮球小将和排球小将展示着运球、传球技巧,动作娴熟利落;学生们手脚并用玩攀爬架、“花式”玩轮胎、用网球进行投掷打靶,学校的垂直空间被巧妙运用起来,充分彰显“小场地,大文章”的创新思路;此外,“欢乐跳跳乐园”空间运动游戏玩法,也吸引了众多学生打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门厅的水泥地上,学校轮滑社成员们展示着高超的花桩技巧。“轮滑锻炼了我的核心技能,做弹力带动作会更轻松。”轮滑社成员、天正小学五年级学生何书平擅长单轮摆摆、单轮茶壶、单轮转等难度技巧,还曾在市级轮滑赛事中获得金牌。


何书平提及的弹力带运动,是天正小学大课间的一大特色。在体育教师同步指导下,全校学生手持统一配备的弹力带,随着动感旋律完成扩胸、抬腿、转体等动作。记者注意到,弹力带轻便安全,能针对性锻炼肌肉力量,适合全年龄段学生。


智慧赋能,“体育+AI”破解传统教学痛点



在专题座谈会中,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盛蕾介绍,鼓楼区全区小学均已推进“2·15专项行动”相关工作。其中,天正小学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育人场所开展体育活动,成效突出。



“近五年我校学生国家体测优秀率、优良率稳居高位。”南京市天正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天正小学书记、校长黄健介绍,学校深耕“全人体育”理念,推行走班制与俱乐部制改革,构建基础通修课、专业经典课等四级体育课程体系,破解传统教学痛点。通过“五维联动”实践,采用双师教学、“15分钟教育圈”等模式,搭配综合素质积分制、争章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方式,借助智能设备与云竞赛实现运动数据可视化。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体育 + AI”智慧教学,推动多主体协同,让操场成为核心育人阵地,助力学生体质、素养全面提升。


随后,天正小学体育组教师围绕“智慧体育课程开发”“课间活动管理”等话题,进一步分享具体的实践经验。据悉,天正小学体育社团达20余个,其中啦啦操等社团屡获佳绩。学校还通过“菜单式”大课间、“吉尼斯”挑战赛等趣味活动,实现课内外贯通,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设计嘉年华等活动,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专家指导,从小切口提炼经验



南京市教研员陆伟向专家组介绍,全市小学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校长们充分盘活资源保障学生运动需求,构建荣誉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赛项全面、赛事丰富且覆盖全体学生,通过课程创新、跨学科研究等举措,助力小学体育教育提质增效。



中国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干部刘芳丽表示,此次调研中,教育人为孩子不遗余力地创设良好运动环境,令人感动,鼓楼区基础扎实,有望挖掘出示范引领性案例。她建议学校从标准化教学评价体系、小场地高效利用策略、全员参与机制、“从筛选转向促成长”路径等小切口提炼经验,期待学校打造出可推广的模式。



“天正校园内广泛设置运动点,让孩子随时能运动撒欢。”中国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干部李彬彬表示,体育组直面场地、时间难题,通过联动外部场馆、盘活碎片化时间等方式,构建多模块运动载体。老师们为孩子主动学习新技能、接触新科技,尽显育人初心。同时,她建议学校可进一步梳理现有工作数据,与习惯养成指标深度融合,打造可推广的评价改革样本,精准对接国家政策要求,在体育评价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通讯员:袁晶

摄影/剪辑:罗皞

文字/编辑:贺东婷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