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润洲社区西侧篮球场化身为欢乐的海洋,伴随着轻快的童谣旋律,30组家庭与街道代表、爱心单位齐聚一堂,共同开启“锦绣童年·幸福‘洲’到”前洲街道世界儿童日家庭嘉年华活动。这场以儿童为核心、以亲子互动为纽带、以社区共建为目标的活动,不仅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专属的成长礼物,更以创新实践探索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润洲样本”。
仪式赋能:强化儿童参与,厚植友好情感
华韵艺术团儿童舞蹈队带来《快乐恰恰恰》,孩子们灵动舞姿勾勒出童年纯粹模样;30多对亲子家庭共享“表演式庆典”,台下家长举手机记录的笑脸,成了现场最温暖的画面……近年来,社区持续凸显儿童主体地位,发布的《2023-2024年度儿童友好工作成果》显示,在服务供给精准丰富方面,社区实施“五色行动”,借寒暑假开展兴趣课程,覆盖1200人次;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提供常态化课业服务,让孩子在家门口增长见闻;开展“童享家”家庭日8场,组织家庭打卡友好空间,促进家庭互动交流;关注特殊儿童群体,链接专业社会组织精准帮扶,实现100%结对。这些举措背后,是社区从“一米高度”视角重构服务体系的努力。儿童实践团团长余轩睿作为代表发言:“在社区,我们不仅是被照顾对象,更是小主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孩子们在社区治理中话语权提升,正是儿童友好理念从口号落地实践的关键跨越。

体验升级:融入多元互动,践行友好理念
家长王女士感慨:“篮球场内的亲子游戏区成了自然教育课堂,孩子在这既学知识又交朋友,比在家看手机强多了!”近年来,社区打破传统“观看式”模式,以“互动+留存”为核心设计活动主题,累计开展互动活动超20场,吸引1500余组家庭参与,让儿童友好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体验。“公益市集”里,司法所的“法律知识转盘”、城管办的“垃圾分类大富翁”将教育融入游戏,孩子们排队答题,学会规则意识;“花田创意集市”中,孩子们用树叶、花瓣拓印自然画,设计跳蚤市场;“影子迷宫”里,蒙眼孩子听家长指引穿越障碍,默契在笑声中增进;“巨型草坪拼图”让30个家庭协作完成公园碎片拼接,航拍镜头定格“每个孩子都是城市未来拼图”画面,让儿童参与社区建设意义具象化;“自然模仿秀”中,一组家庭演绎“蒲公英随风飘散”创意,赢得全场掌声,也让“尊重儿童想象力”理念深入人心。

机制筑基:整合多元资源,保障友好长效
为确保儿童友好理念落地生根,社区着力构建多元化、常态化的服务场景。社区发布8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覆盖科普探索、生态观察、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为孩子们提供了“家门口”的成长空间;成立的儿童友好联盟单位,整合了专业社会组织、教育机构等资源,推出心理辅导、艺术培训、科技体验等定制化服务,满足儿童多样化发展需求。同时,社区建立“儿童参与+社区响应”的双向互动模式,通过“社区治理金点子”征集活动,累计收到47份居民提案,其中“共享花园”“邻里互助角”等项目已转化为可触摸的社区实践,孩子们不仅成为活动参与者,更成为社区建设的“小主人”。家长李先生说:“现在孩子总催我参加社区活动,说这里是‘我们的乐园’。”从活动热度到生态培育,润洲社区用制度设计让儿童友好成为可持续社区基因。

儿童友好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脚步。未来,社区将持续聚焦儿童需求,从“适儿化改造”入手,打造更安全舒适有趣的生活空间;拓展“五育活动”,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升级“实践基地”,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浸润“社区文化”,营造充满爱与关怀、尊重与包容的社区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润洲社区感受“家”的温暖,享受“成长”的快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