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级柔性制造系统、高精度移动测量机器人、动车组客室巡检机器人系统、超镜面纳米光学检测机……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科大无锡研究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产研”融合互动为主轴,通过单点技术突破、产研链条串联、创新生态营造,构建起产业主导、科技引领、人才支撑、服务提升的紧密型融合机制,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创新产品。
点上突破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致力打造前沿技术“策源地”,华科大无锡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便坚持“技术立院”发展导向,以“攻克皇冠技术、服务高端制造”为理念,面向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重点攻关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如瞄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相关团队研发出周向侧铣、周向定切宽、RSF混合铣、自适应变形控制、加工补偿等创新工艺技术,积累近40项自主知识产权,有效破解加工效率低、变形控制难、品质一致性差等行业难题。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中国航发、中国航天等11家企业近20类产品中,并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测量”工艺软件及装备产品矩阵)
不仅于此,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2015年加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面向市场,兼顾高水平技术开发和高效率成果转化的体制架构;2020年以建设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为契机,采用“运营公司+联盟单位+网络服务”模式,组建起涵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的创新联盟,聚合创新资源、壮大创新力量。
截至目前,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已建成叶片、“两机”、装备智能、机器人等22个技术研发团队,累计承担横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申请知识产权超400项。
线上牵引 串联产研协同链条
科研“顶天”,产业“立地”。近日,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正是华科大无锡研究院重点孵化企业之一。企业自成立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超20项,研发的“大型复杂曲面机器人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2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提供的智能装备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中国中车、上海电气、中国航发等龙头企业。
如何将科技研发真正嵌入产业生态,中车时代的成功孵化正是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给出的生动解答。从创新资源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两端精准发力,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创新实施“一所两制”“合同科研”等改革举措,由企业提出研发需求,研究院承接研发任务,开展定制化技术研发,构建起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
产研高效融合模式下创新效果显著。华科大无锡研究院与无锡华润燃气合作研发的数模混合驱动调度和运维技术,实现无锡市用气负荷精准预测、关键供气设备实时诊断和使用寿命准确评估;与欧派家居联合开发的全新定制化家居生产制造智能软件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革新传统行业生产模式……
数据显示,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累计成果产出近百项,孵化黎曼机器人、领声科技等高科技企业超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形成了覆盖上下游的创新链条,构建出一个自循环、自生长的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生态。
面上融合 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从技术破壁到产业落地,从要素协同到片区聚能,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科产融合”拓局之路,本质上是一场“以创新重构城市竞争力”的实践。
聚平台之能。结合行业共性技术研发需求,华科大无锡研究院打造叶片智能制造研究所、装备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所等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区域科技服务支撑,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创新推出“五万工程”这一轻量化数字化工具,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发展活力。
释人才之力。坚持人才育引用一体化,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大力推进产教、科教融合。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研究院深入实施集萃研究生联合培育计划,获批集萃研究生超320人,集萃奖学金超450万元;聚焦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研究院放大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吸引高精尖人才,2024年引进智能驱控、智能应力仪和核电智能化团队3个。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研究院构建多元评价标准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用加法协同科技创新,用乘法撬动科产融合,在无锡这片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沃土上,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与远景目标,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做大做实平台建设、做深做细人才引进、做优做精科技服务,持续提升创新能级和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进程。(内容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