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洲街道:“彩虹照耀”项目点亮“一老一小”困境人群前行路
2025-11-13 16:54:30

在惠山区前洲街道,一场名为“彩虹照耀”的关爱服务行动正悄然改变着辖区内困境老人与儿童的生活面貌。项目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以“精准识别、专业介入、资源联动、长效守护”为核心理念,构建起“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支撑”的双轨服务模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道温暖而专业的光芒。

精准识别,系统评估奠定服务基石

项目的成功,首先建立在专业社工系统而科学的需求评估基础上。2025年9月至10月,前洲街道新一轮“彩虹照耀”项目组组织专业力量对辖区内44名困境儿童与153名困境老人开展了全面的入户调研与建档工作。

社工团队不仅采集了标准化数据,更通过深度访谈、行为观察、家庭互动分析等方式,深入挖掘服务对象的真实困境与潜在需求。调研发现,困境儿童中以重残儿童为主,普遍存在心理情绪支持、学业发展与亲子关系改善三大核心需求;而困境老人则面临“医、养、康、护、慰”多重挑战,精神慰藉与个性化生活支持尤为迫切。

“没有精准的评估,就没有有效的服务。”项目负责人强调。正是这套由专业社工主导的“一人一档”动态需求管理系统,为后续服务的精准投放与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

分层介入,从“生存保障”到“发展赋能”

基于前期调研,项目摆脱了传统“普惠式慰问”的路径依赖,转而构建起层次清晰、靶向明确的服务体系。

对困境儿童,项目开展“暖心伴童”个案管理、“锦绣之声”艺术疗愈合唱团、“四季成长”主题研学等活动,不仅关注其基本生存权益,更聚焦心理修复、社会融合与能力发展。

对困境老人,服务则延伸至“七色光”四季主题关怀、“银龄守护”志愿陪伴、康复护理指导、上门便民服务等多元维度,致力于提升其生活品质与精神福祉。

2025年重阳节期间,各社区陆续开展包馄饨、制香包、做重阳糕、中药画制作、健康义诊等活动,社工巧妙地将节庆文化与专业目标融合,使老人们在互动中重建社交联结,重拾生活热情。

“社工+志愿者”联动,专业与温情的完美融合

项目最具特色的机制,在于“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高效协作。持证社工负责个案管理、活动策划、资源链接与督导培训,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志愿者则承担常态化探访、活动协助、情感陪伴等接地气的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和人情味。

据统计,项目已累计开展超62场主题活动,志愿者参与超过129人次,提供服务1800余人次。在“万里村包馄饨”“蒋巷社区艾绒垫制作”“锦洲社区重阳糕送达”等活动中,志愿者的耐心倾听与暖心陪伴,与社工的专业引导形成互补,共同构筑起“有温度、有精度”的服务网络。

构建社区支持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关爱

项目的另一大亮点,是社工在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面对困境儿童,项目构建了“援星团、护星团、助星团”的“三团”支持体系;面对困境老人,则链接医疗、社区、企业等资源,形成“医疗-社工-志愿者”服务链。

截至目前,项目已成功聚合9家爱心单位、3个活动基地及多项专业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依托、专业介入、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关爱生态。

从“服务提供”到“模式输出”

“彩虹照耀”项目不仅直接惠及193名困境人群,更在服务过程中孵化培育了20名社区助老志愿者,完成106人次的儿童服务志愿者培训,形成了一批如《困境儿童个案服务汇编》《困境老人关爱服务案例集》等可推广的服务成果。其“社工引领、志愿者支撑、社区协同、资源整合”的四维服务模式,已被媒体多次报道,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基层实践价值。

在“彩虹照耀”项目的实践中,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协作,不再是简单的“人力叠加”,而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系统性与灵活性”的有机融合。正是这种融合,让服务不止于“送到”,更在于“贴心”;不止于“温暖”,更在于“改变”。它为新时代基层困境人群关爱服务,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深耕的专业化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建波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