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釉色亮得像有光,学员们的手艺太棒啦!”近日,瓷缘“残疾人之家”的陶艺工作坊里热闹非凡,南京传媒学院6名志愿者扛着相机、架起设备穿梭其间,用镜头记录学员的陶瓷制作日常——这场专业又暖心的宣传助力,正是由和为志愿者服务平台牵线搭建的“爱心桥梁”。

此前,和为志愿负责人王锦山老师在慈善文化交流中了解到,瓷缘残疾人之家希望通过宣传让学员们的陶艺作品走出机构,却因缺乏专业拍摄资源迟迟未能推进。平台团队当即行动,主动对接南京传媒学院,反复沟通机构需求:既要展现陶艺创作的完整流程,也要捕捉学员与作品背后的故事。经过多次协调,最终促成了这场“高校专业力量+残障机构需求”精准对接。

活动当天下午1点,志愿者团队一到便开启“高效作战模式”,三人一组同步推进。一组聚焦陶艺全流程:从陶土打浆时的均匀搅拌,到注浆入模时的小心翼翼;从学员们手握画笔、在素坯上勾勒的专注神情,到窑炉打开后,小心翼翼地捧出烧制治好的12生肖。每一个充满匠心与温度的细节,都被镜头牢牢捕捉。拍摄间隙,志愿者们不时驻足夸赞学员的作品,一句句真诚的认可,让非遗手工坊里的笑声此起彼伏。

另一组则深耕“故事与价值”:一边为机构的陶瓷成品拍摄专属宣传素材,从不同光影角度展现作品的工艺质感;一边分别与机构负责人、学员对话。负责人讲述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学员们则分享着与陶瓷相遇后的蜕变,真挚的话语让镜头背后的故事更显动人。

从午后阳光到傍晚余晖,志愿者们始终保持着专业与热情:为拍好一个注浆特写反复调整机位,为等窑炉降温呈现最佳出瓷效果耐心守候。

此次和为志愿搭建的“爱心桥梁”,不仅为瓷缘残疾人之家带来了专业宣传支持,更让学员的匠心与坚持有了被更多人看见的机会。未来,这些精心拍摄的素材将为机构链接更多社会关注与支持,让陶瓷之美与残障人士的生命力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