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五载路,笔墨声歌绘新生——记瓷缘残疾人之家朱景宁的成长与热爱
2025-08-14 14:14:35

自2020年11月瓷缘残疾人之家运行以来,有一个身影,从未因距离与风雨缺席过任何一天——他就是朱景宁。

家住浦口老山的他,每天要跨越浦口到鼓楼,往返近三小时的路程。寒来暑往,晴天雨天,这条承载着坚持的路,他一走就是五年。没人知道他曾克服多少不便,只看到他每天准时出现在机构时,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这一路的奔波,都化作了对生活的热忱。

在机构的日子里,朱景宁的成长像一首慢慢铺展的诗。曾经,他的字歪歪扭扭,如今拿起硬笔,笔下的隶书已独具风格——横平竖直间藏着韧劲,撇捺转折里透着专注,每一笔都是他在“每天学一首诗”的积累中,悄悄打磨出的光彩。那些曾经陌生的诗词,现在他能流畅认读;曾经不善言辞的他,如今会主动和大家聊天,甚至会唱起歌来,声音里满是松弛与快乐,成了机构里活跃的一份子。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学会了做抖音,用镜头记录下机构的日常,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而朱景宁的好,不止于自身的成长。他像个细心的“大家长”,总记挂着机构里的其他学员:早餐时会问“今天吃了什么″,下雨时会在群里叮嘱“出门记得带伞”,谁要是情绪低落了,他还会主动凑过去聊几句,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关心。

从跨越三小时的坚持,到笔墨间的蜕变,再到对他人的温暖关怀,朱景宁用五年的时光证明:生活的美好,展现在认真对待的每一个当下。他的故事,是瓷缘“残疾人之家”里最动人的风景,也让我们看见:只要心怀热爱,步履不停,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东东的成长作品集: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