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1月瓷缘残疾人之家运行以来,有一个身影,从未因距离与风雨缺席过任何一天——他就是朱景宁。
家住浦口老山的他,每天要跨越浦口到鼓楼,往返近三小时的路程。寒来暑往,晴天雨天,这条承载着坚持的路,他一走就是五年。没人知道他曾克服多少不便,只看到他每天准时出现在机构时,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这一路的奔波,都化作了对生活的热忱。
在机构的日子里,朱景宁的成长像一首慢慢铺展的诗。曾经,他的字歪歪扭扭,如今拿起硬笔,笔下的隶书已独具风格——横平竖直间藏着韧劲,撇捺转折里透着专注,每一笔都是他在“每天学一首诗”的积累中,悄悄打磨出的光彩。那些曾经陌生的诗词,现在他能流畅认读;曾经不善言辞的他,如今会主动和大家聊天,甚至会唱起歌来,声音里满是松弛与快乐,成了机构里活跃的一份子。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学会了做抖音,用镜头记录下机构的日常,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而朱景宁的好,不止于自身的成长。他像个细心的“大家长”,总记挂着机构里的其他学员:早餐时会问“今天吃了什么″,下雨时会在群里叮嘱“出门记得带伞”,谁要是情绪低落了,他还会主动凑过去聊几句,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关心。
从跨越三小时的坚持,到笔墨间的蜕变,再到对他人的温暖关怀,朱景宁用五年的时光证明:生活的美好,展现在认真对待的每一个当下。他的故事,是瓷缘“残疾人之家”里最动人的风景,也让我们看见:只要心怀热爱,步履不停,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东东的成长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