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街道新华一村社区,涂九山和秦扣柱这对特殊“兄弟”的故事,早已成为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温暖话题。
血脉之外的深情托付
57岁的涂九山自幼因脑瘫落下严重残疾,全身仅有一只手能勉强活动,穿衣、吃饭、如厕这些对常人而言稀松平常的小事,对他来说却如同攀越险峰般艰难。命运的不公,让涂九山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但这份灰暗,因一个人的出现悄然点亮。四十五年,秦扣柱与涂九山的姐姐涂凤荣结为连理,面对女方家中的这个可以称得上是“包袱”的弟弟,他没有半分迟疑,而是将照顾弟弟的重担义无反顾地扛在肩上。这一扛,便是整整四十五个春秋,从青壮年到暮年,从未松懈半分。
涂九山自打出生起,与姐姐相依为命,那份手足情早已融入骨血。结婚时,秦扣柱望着妻子看向弟弟时泛红的眼眶,默默将“让他心安”刻进心里。起初是为分担爱人重担,却在日复一日的照料中,把这份责任揉成了习惯,连弟弟一个眼神他便知是渴是痛。涂凤荣攥着丈夫的手哽咽:“没有他,这个家早垮了。”秦扣柱却摆摆手:“你疼弟弟,我疼你,这本就是一家人的样子。”
细节里流淌的温情
清晨七点的阳光还未完全爬上窗台,秦扣柱的身影已准时出现在涂九山的床前。先为涂九山穿好衣裤,注意避开僵硬的关节;再稳稳将他抱上轮椅,调整坐姿时连衣角褶皱都抚得平整。
早餐是热腾腾的家常菜——有时是葱花煎蛋配粥,有时是软糯的面条加卤,秦扣柱总记得“少油少盐,好消化”。喂饭时,他用勺子一点点舀起食物,送到涂九山嘴边,那句“慢点,不急,嚼碎了再咽”成了晨间最温柔的背景音。
夜晚的洗漱也容不得半点马虎。秦扣柱总会提前调好水温,将涂九山抱进特制浴椅,用湿毛巾从脖颈开始,一遍遍擦拭到脚踝。他记得每个褶皱处要重点清洁,记得水温不能忽冷忽热,更记得涂九山怕凉水刺激的腰背。
牙膏挤多少合适?毛巾擦几遍够?睡前,秦扣柱还要调整轮椅高度,把弟弟抱上床铺,确认被角掖得严实,连空调风向都调成“摇头模式”,怕冷风直吹。就连秦扣柱自己都觉得,在照顾弟弟这方面,他有了“强迫症”。
平凡中的不凡坚守
平日里,为了能让涂九山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秦扣柱每天抽出时间锻炼弟弟的用手吃饭、拿取物品。“我扶着,你慢慢练。”四十载光阴里,这句叮嘱被重复了无数遍,却从未因熟悉而失去温度。
如今,秦扣柱已头发花白、皱纹深刻,搬重物时腰酸得直不起。当周围人都在为他唏嘘,感叹他的不值得,秦扣柱不以为然,他说“他是我弟弟,我不管他,谁管他?看着他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我心里就踏实。”这份“踏实”,是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把弟弟的日常变成自己生活的信仰。
周围邻居常说:“几十年如一日,亲爹亲妈都未必能做到这样!”但秦扣柱只笑笑,转身继续去忙弟弟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