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韵墨香传文脉 童心巧手共筑梦——瓷缘残疾人之家宁康驿站漆扇中国画体验活动
2025-08-07 14:00:44

8月6日上午,在瓷缘残疾人之家宁康驿站内,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童真童趣的活动正温情上演。驿站特意联合三汊河社区与新河村社区合署组建的“红帆实验片区”,邀请到站内的戢老师,带着社区的孩子们一同走进漆扇与中国画的世界,用指尖的温度触摸传统文化,用纯真的笔触描绘心中的向往。


活动现场,戢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着漆扇的历史与工艺。从天然漆的采集到扇面的髹涂,从色彩的调配到纹样的勾勒,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小眼睛里闪烁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这扇子里藏着古人的智慧呢,”戢老师笑着说,“我们今天不仅要做一把好看的漆扇,还要在上面画出冬天里最勇敢的花。”

说着,戢老师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扇面上寥寥几笔,一枝傲骨的梅花便跃然纸上。墨色浓淡相宜,花瓣疏密有致,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梅香。孩子们看得跃跃欲试,纷纷拿起画笔,在戢老师的指导下,笨拙却认真地模仿着。有的孩子专注于勾勒梅枝的苍劲,有的用心晕染花瓣的柔美,还有的在扇角添上几片飘落的雪花,小小的扇面成了他们挥洒想象的天地。

漆扇晾干的间隙,活动的气氛愈发热烈。梁书记提议让孩子们在扇面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我要写‘暴富’!”“我要‘好运’!”“我希望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带着孩童特有的直白与真诚。他们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扇面上写下歪歪扭扭却充满力量的字迹,“暴富”“好运”“健康”“快乐”……这些简单的词语,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纯粹的期盼,也为古雅的漆扇增添了几分活泼的烟火气。

戢老师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欣慰。她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该这样带着温度。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残障朋友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实现价值,这正是‘共筑梦’的意义。”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漆扇,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扇面上,有傲骨的梅花,有稚嫩的笔迹,更有传统文化与童真碰撞出的火花。这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了漆扇与中国画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而瓷缘残疾人之家、宁康驿站与社区的携手,也让“融合”与“温暖”成为红帆实验片区最动人的注脚——在这里,无论是健全的孩童还是残障的朋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生活添彩,为梦想续航。

墨香未散,扇韵悠长。瓷缘残疾人之家的这场活动,恰似一缕春风,吹来了传统文化的生机,也吹暖了邻里间的温情,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收获了一份关于传承与美好的独特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