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领航·瓷缘荷韵
——爱德画家与瓷缘学员结对绘梦公益行圆满落幕
7月24日,当晨光为南京城镀上金边,南京瓷缘“残疾人之家”、宁康驿站的学员们在家长与志愿者的陪伴下,怀揣着对艺术的向往登上大巴,驶向仙林泰康医院的荷花池——一场以“荷”为媒、以“画”传情的公益之旅,就此在墨香与荷韵中启幕。
一、荷韵初绽:指尖触碰到的艺术微光
泰康医院的荷花池是天然的课堂。瓷缘老师以“荷花观察课”为引,带领学员们俯身触摸荷叶的脉络,凝视花瓣层叠的弧度。“荷花的茎是空的,像吸管一样能呼吸!”一位学员的惊喜发现,让晨光里的露珠都仿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转眼,爱德公益书画院的画家们已与学员结对而坐。毛毡铺展,墨香氤氲,戴德新、赵军、陈宝珍、高树训等艺术家们俯身示范:戴倚山老师手把手调整学员握笔的姿势,“手腕要稳,墨色分浓淡”;黄敏老师以工笔技法勾勒花瓣的灵动感,刘普红老师则用写意笔触晕染荷叶的生机。当学员小王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青绿时,一旁的家长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孩子从未如此专注,感谢画家们的耐心!”
二、妙笔生花:陶与墨交织的生命回响
一个半小时的写生里,画家们以专业素养为桥,让艺术疗愈悄然发生。江苏省美协会员陈宝珍老师指导学员调色时,不忘讲解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高树训老师在示范篆刻笔法时,将金石韵味融入荷叶的勾勒中。学员们在画家指导下完成的荷花图,虽笔触稚嫩,却盛满了对美的执着——那是突破自我的见证。
活动尾声,学员们将亲手制作的“瓷缘十二生肖瓷艺”赠予画家。当学员小徐把生肖虎瓷艺递到陈宝珍老师手中时,她动容地说:“这份带着指尖温度的礼物,比任何奖杯都珍贵。”现场快门声与掌声交织,定格下非遗技艺与公益之心的温暖碰撞。
三、公益续航:非遗与爱德的双向奔赴
“艺术是桥梁,让学员们的才华被看见,让爱心更有温度。”爱德基金会项目负责人朱老师的话语,道破活动的初心。此次公益行以“画家+学员”结对模式,让国画的水墨意境与瓷艺的质朴之美相映成趣。
结语
从晨光熹微到骄阳当空,这场浸润着荷香与墨韵的公益行,不仅让残障学员在画家们的指导下触摸到艺术的温度,更让“爱德领航”的精神化作实质:当瓷缘的瓷艺遇见爱德的水墨,当残障学员的专注遇见画家的耐心,公益便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成就。未来,爱德基金会与瓷缘残疾人之家将继续以艺术为舟,载着更多梦想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特别鸣谢
爱德公益书画院艺术家(戴德新、赵军、陈宝珍、高树训、戴倚山、黄敏、刘普红、陆月红等)、泰康医院、户志联志愿者、蓝豹救援队、爱德基金会
——以爱为墨,以心为纸,共绘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