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发布常州茭蒲巷遗址考古新发现156处遗迹五百余件珍贵文物。
茭蒲巷遗址位于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茭蒲巷社区,大运河(南市河)与古城中轴的交汇处。
图一茭蒲巷遗址位置示意图
地块实际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周边分布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常州城区段、盛宣怀故居等文物遗存。
图二发掘范围示意图
图三茭蒲巷遗址与大运河相对位置
主要遗迹
茭蒲巷遗址共清理各类遗迹156处,年代涵盖汉代、六朝、唐代、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各个时期,连续不断,传承有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六朝时期道路、沟渠,唐、五代时期夯土城墙、城壕、街巷、道路与排水设施,宋代大型建筑基址及院落等遗迹。
图四唐、五代时期城墙及城壕局部
图五唐、五代时期城墙剖面
图六唐、五代时期城墙夯窝
图七唐、五代时期建筑基址
图八唐、五代时期排水设施剖面
清理宋代大型建筑基址两处,一处位于发掘区东部,由7个方形磉墩组成,残长15.2、宽4米,可能与历史上常州城内的烈帝庙祖庙有关。另一组相对完整,为三进五开间的大型建筑(图九),面向古运河,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约25、南北宽约17.5米,残存16个方形磉墩。推测与宋代常州城内的驻军教场或法济寺等官式建筑有关。
图九宋代大型建筑基址
图十宋代建筑磉墩剖面
出土文物
茭蒲巷遗址出土春秋至明清时期文物五百余件(套),包括瓷器、陶器、金属器、漆木器、骨角器和石器等。虽未发现春秋时期文化层或遗迹,但部分灰沟底部出土石锛、印纹硬陶残片等,表明先秦时期已经有人类在此活动。
发掘收获
茭蒲巷遗址的考古工作系统展现了常州古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对江南城市发展演变研究以及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记载常州在晚唐、五代时期大规模筑城,由“内子城”、“外子城”、“罗城”三道城圈构成,本次考古在外子城和罗城之间新发现一道城墙,并且与大运河走向密切相关,不仅改写了常州古城的发展历史,也为研究古代城防体系与筑城技术提供了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