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老社区的“熟面孔”转身成为新社区的“开拓者”,用脚步丈量楼栋,用耐心化解矛盾,用创新激活治理……他说:“基层工作就像织网,每一根线都要扎得紧、连得密,才能兜住居民的幸福。”
1
2021年,边亦勃毕业后成为顶山街道一名社区网格员。他内向腼腆,面对居民的诉求时常手足无措。“第一次处理管道堵塞投诉,我连主管道和分管道的区别都搞不清,只能硬着头皮请教老师傅。”他坦言,基层工作的复杂远超想象。
刚进入社区的那段时间,他总是向社区里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问题,倾诉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前辈们告诉他,身为社工,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成为了他日后工作的信条,也支撑他度过了最初的迷茫期。
2024年初,南京顶山街道七里河社区正式挂牌成立,边亦勃随着新社区的筹建被调任到这里。新社区意味着从零开始。边亦勃负责的琨玉府、雍澜和府两个小区,住户以年轻群体为主,流动性大、需求多元。“敲门十次,可能九次没人应。但剩下那一次,就是建立信任的起点。”他带着登记表,利用碎片时间逐户走访,短短三个月就走进了400多户居民家中。
七里河社区流动人口占比高,传统登记表难以满足需求。边亦勃和同事们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表格,细分年龄段、职业、特殊需求(如入学、养老)等选项,并联动物业动态更新。“这些数据,可以让社区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干预,达到服务前置的目的。”社区负责人表示。
2
网格内小区曾因宠物粪便问题屡遭投诉,年轻业主抱怨环境脏乱,物业贴告示、装监控却收效甚微。边亦勃没有急于“堵”,而是召集居民、物业和业委会开议事会。“养宠是权利,文明是义务。我们能不能划个专属区域,既方便清理,又减少矛盾?”他的提议引发热议。
协调过程并不顺利,物业担心成本,居民质疑实用性。边亦勃带着方案反复沟通,最终在小区绿化带开辟出一块“宠物便池区”,配备环保袋和提示牌。“以前觉得网格员就是传话筒,没想到真能解决问题!”业主纷纷感慨。
除了想得周全,做得周到,真情更能叩开心门。今年春节前夕,边亦勃接到一通深夜来电,独居老人金奶奶因常年无人陪伴,情绪低落,边亦勃耐心倾听,期间不时开导。记得初次见面时,老人只对外开一条门缝,语气生硬:“你们都是走过场!”边亦勃没有退缩,依旧每周定点探望,帮忙修插座、查燃气,甚至自掏腰包买药。
得知老人户籍不在本地,却想申请适老化改造,他积极协调,辗转联系户籍所在地街道、相关民政部门,破例争取到助浴设备和防滑地垫。金奶奶的态度逐渐缓和,“小边踏实,像自家孩子。”老人说。
3
社区居民议事会是社区的重要议事平台,是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七里河社区的议事会地点并不在社区,而是在辖区14个小区内部。每个小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区议事会”,以边亦勃所负责的琨玉府小区为例,每月15日,他在小区架空层摆上桌椅,邀请民警、物业和居民代表共商难题。从加装夜间照明灯带到协调乒乓球室,90%的问题当场拍板解决。
解决居民诉求是一方面,如何让“最熟悉的陌生人”变为“远亲不如近邻”是另一个重要课题。2025年,七里河社区创新“移动式邻里客厅”模式,活用社区各类活动阵地资源,将春日美好与邻里情感深度融合。
“社区是平台,资源是杠杆,撬动越多,活力越足。公共活动空间受限,我们就把活动送到居民身边。”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春天,七里河社区在7个居民小区、6家共建单位、1处商圈搭建“连心桥”,开展春日主题活动13场,带动800余名居民参与。“未来我们也计划突破活动‘一次性’的局限,以‘邻里节’为契机,打造社区的活动品牌,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让不同群体找到情感共鸣点。”
新江北记者 朱葛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