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小木船”的奇妙漂流
2025-06-17 22:50:09

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敢于胜利、军民团结、革命到底”为核心的伟大精神。近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渡江战役中的信仰传承”主题活动。校团员代表及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共210人齐聚报告厅,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感受信仰的力量。

再现,一场天翻地覆的胜利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当小木船遇上军舰,当“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与“长江天险抵得上十个装甲师”的现实正面较量时,看似不可能的胜利以“天翻地覆”之势上演。

活动现场,渡江胜利纪念馆公共服务部主任潘迎将博物馆“搬”到了校园,以《天翻地覆——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贯穿历史纵深的思政课堂。潘迎结合博物馆丰富的资源,生动讲述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伟大意义,通过还原战役中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

“渡江战役前夕,我军缺船,作战时又遭敌军顽抗,伤亡惨重。但军民一心,共克艰难终获胜。这让我明白,团结奋斗是胜利法宝,先辈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勇毅前行。”学校五(6)中队冷恬琪同学深受触动地表示。

升华,一节直抵灵魂的课堂

长江江面最宽处超10公里,国民党军在此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配备美制军舰18艘、炮舰47艘。解放军主力120万人,“重武器”只有2.6万艘小木船,部分船工甚至用门板当桨。但在战役中,解放军的冒死奋勇精神,老乡们摇船、送粮食团结一心的精神,硬生生在枪林弹雨间冲出了一条新生之路。

在主题演讲环节,同学们凝神聆听,仔细观看大屏,用心记住每一张照片背后的低语与呐喊。而那些图文升华为强大的力量,直抵现场每位听众的灵魂深处。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聆听感悟与时代热点积极提问。“在AI、短视频兴起的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潘迎耐心解答:“无论载体如何变化,红色精神的内核始终不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学会鉴别信息,让红色精神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在思维碰撞中,同学们对新时代红色精神传承的理解得到了深化。

“这场思政课让我明白,信仰的传承无需特定场所,它藏在历史的细节里,活在青年的践行中。我们将以革命先辈为镜,在教育岗位上延续这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赤诚,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共青团员吴筱镯也是感触颇深。

文化是流动的。这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像那一艘艘小木船,顺着这场文化漂流,划进了新区学子和共青团员的心海,载着大家一起奋勇前行。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岳明珍 陈佳丽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