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
2025-06-05 08:42:08

一缕缕细细的风,裹挟着院子里白丁香的浓郁,从半敞开的窗子挤进了屋里,夜色在小城的灯光里摇曳,大地枕着皎洁的月光正步入梦乡。我慌忙把心绪清空,生怕这温柔的春天不肯住下,又担心它急着奔赴下一场山海。如此静谧的夜晚,适合把所有的负念都遗忘,再把所有的美好重新喜欢一遍。任笔尖在纸页间游走,与内心的感动悄然对话,这般惬意,令人沉醉。

“看,这是我们半年的出警单。”我的目光落在手机置顶的微信聊天对话框----“响水县黄海路消防救援站”胥强。时间显示是去年冬天。那句“我想,清楚的标注好自己的微信昵称,在别人真的需要我们时,能快速找到。”一身“火焰蓝”的消防员的他,于邻里街坊哪家的大男孩一般无二,几分腼腆,又极具真诚。

整个寒冬,我将笔墨纸砚束之高阁,迟迟不敢动笔书写这特殊的“火焰蓝”群体。心里纵有千言万语在涌动,然总觉笔墨太弱,词不达意,难以精准描绘他们日复一日为他人筑建安全屏障的坚守之心,亦难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崇敬之意。因此一再搁置,悄然间,今年的丁香竟已馨香萦绕。

此刻,在这美好的夜色里,我不禁思索:那位年轻的“火焰蓝”和他的队友们,是否也能卸下一身疲惫,安然入眠?明天,他们还会因为今天救援时吸入浓烟,不得不吃“木耳猪血”清肺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家苏心的这句话,点醒了我。眼下这岁月静好中,消防员正是那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痴迷看武侠小说。

慢慢地,我发现武侠小说有个共同点,但凡大众处在危及性命的关键时刻,总有行侠仗义的“大侠”能掐着时间节点登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主角光环”还赋予正义化身的大侠们,总能化险为夷,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即便是受了伤,也总有“灵丹妙药”可吃,即刻就能完好如初。

只是不曾想,多年后的某一天,武侠小说里的“大侠”竟真的具象化的就在我的身边。

那年,卫校毕业后,我在医院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一个寻常的中班,一位特殊的病人打破了科室的忙碌节奏。

“护士,我需要办理出院手续。”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消防员制服的瘦高个子的年轻人站在护士站旁,他的右手腕缠着布条,左侧裤腿处还留着被火烧过的痕迹。

我翻开病历,上面清楚的记录着:右手腕处疑似骨折,左侧膝关节以下一度烧伤,伴有轻微呕吐,需进一步做头颅CT及肺部检查。

“就诊病历记录你入院不到三十分钟,医生开的检查都还没做,骨折也没正规处理,怎么能出院?”我疑惑地问道。

“我这有烫伤膏,我没有其它地方受伤了,不用再做其它检查。”他语气急切,眼神里满是焦虑。

“这位消防员,请你遵从医嘱,回病床上休息!”我严肃地提醒道。

那天的中班工作实在忙碌,当我终于处理完手头的护理工作时,抬头远远看见,那个要出院的消防员坐在病床上,正自己涂抹烫伤膏呢。我快步走过去:“我帮你涂吧,你需要静养,还有呕吐感吗?”我一边说,一边从他手中接过烫伤膏。我心里想,这消防员真倔强,就不能躺着好好休息么。

“护士,CT和肺部检查我都做过了,也没再呕吐,我真的只是轻微脑震荡,我真没问题的,可以出院了。”他着急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孩子。

“那骨折呢?”我追问道。

“这不是已经包扎好了么!”他特意抬起右手在我眼前晃动,当时明明是秋高气爽时节,他额头上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可你现在是病人,需要进一步观察,更需要休息,怎能现在出院?出了问题谁能承担后果?”我不耐烦的说,觉得今天是遇到了最不配合的病人了。

“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担,我现在就要出院!”他眼睛通红,语气执拗且坚定的说。

“这......”我实在没办法了,无奈之下,我找来急诊科主任。出乎意料的是,主任竟吩咐我以最快的速度为他办理出院手续,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他,叮嘱道:“有任何不舒服,随时联系。”看着我满脸疑惑,主任叹了口气说:“消防员请求说,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火警现场,回到他的队友身边,那里需要专业的消防员!”

那一刻,我呆立在原地。

岁月流逝,我早已记不清那位消防员的名字,但他那身炫目的“火焰蓝”,还有他病历上醒目的写着“十九岁”,却深深烙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可惜,现实世界里没有让人瞬间痊愈的“灵丹妙药”,但是疼痛虽然可以折磨他的身体,却不能阻碍他奔赴火警的脚步。

我一直渴望用文字记录那些平常岗位上闪耀着光芒的人,书写烟火人间里值得被称颂的平凡英雄。然而,当我真正走近消防员这个群体,他们朴实的话语却让我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哪有什么英雄,我们就是一群平常人!”去年冬天,当我走向出警归来的消防员们时,在仅隔不到一百米的距离,这群小伙子竟刻意的顾左右而言他的散开了。指导员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着解释说:“瞧瞧,就是一群大孩子,怕见生人,一听说你是来采访他们的,就更紧张得不知道做什么是好了。”

我拦住了正要去整理内务的一位消防员,交谈中得知,他是一号消防车驾驶员,名叫胥强。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小伙子,十七岁就投身空军,数年后,又毅然选择穿上“火焰蓝”,继续守护一方平安。

“做消防员,你后悔过吗?从空军到消防员,工作性质和环境都大不一样了。”我好奇地问。

“那有什么可后悔的,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做消防员,其实都一样,都是尽一己之力为国为民做点实事吧。”胥强坦然的说。

“面对重大火情和置身于一些特殊的灾难性场景里时,你害怕吗?”我还是问出了这个直面人性且略显尴尬的话语。

“哈哈......”他轻轻地挠了挠头说,“我说个事给你听听,我从小时候开始记事起,就特别害怕蛇,看一眼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更别说去抓蛇了!”他心有余悸似的用力地挠了挠头,接着说:“可是有一天出警,任务竟然是驱蛇,当蛇真的就在我面前仅几米的距离时,我开始冒冷汗,手也开始不自主的哆嗦!”他使劲地又挠了挠头,“可是说来也神奇,仗着消防员服装在身,像是被赋予了某种力量似的,怕不怕都顾不得了,眼前只有必须要完成的出警任务,我是一名消防员哦!”

他轻抹了一把自己略显疲惫的脸。“你看上去有些累,是昨晚休息的不好吗?”我关切的问。“昨晚出警了,一宿没合眼,今天中午肯定又要吃木耳猪血了,昨晚那火场浓烟真......哦,不说了,这些是工作常态。”

胥强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的记下了每次出警救援后总结出来的专业知识点,包括地震、水域、化工一些特殊的救援经验总结。他说他要向老班长那样,留给新队员作参考。

听着他极其平静的讲述,我的眼前却仿佛再现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救援现场:火舌翻涌,浓烟吞噬,“火焰蓝”逆行而上,步步维艰!滚烫的气浪掀翻了面罩,灼人的热浪已经穿透了手套,可是紧握水枪的双手坚定有力的对准了火魔的核心点。我似乎还听到了救援现场火焰肆虐的燃烧声、金属受热变形的吱啦声、水柱冲击烈焰的嘶嘶声、建筑结构不堪重负的嘎吱声,混杂成一首咆哮的死亡交响曲。而对讲机里那一声声“收到!”“跟我上!”“保证完成任务!”无比真实的诠释了消防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实际行动。

而胥强的一句“这些是工作常态”,让我为之触动!他们也是和常人一样,是会疼、会流血的寻常的血肉之躯呀!他们也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呀?!

谁是天生的英雄?只不过是在危险和灾难来临时,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无畏的前行。

我不由得湿了眼眶!我不想书写“英雄”了,我只想“火焰蓝”每一次出警,皆能平安归来,一个不少的平安归来!

“警铃一响,万事皆抛!”

饭菜还在冒着热气,筷子却被杂乱地搁置在饭桌上;写了一半的家书,还没来得及报平安;电话那端的妻儿还在等着那句“晚安”;理了一半的发;洗了一半的澡;甚至上了一半的如厕......都在刺耳的出警铃声撕裂宁静的刹那,全部被按下了暂停键。消防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走廊尽头的滑杆室,攥紧五米长的消防滑杆,宛如猿猴之敏捷,一溜而下。

24小时,365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的出警装备,静默地等待着“火焰蓝”随时奔赴救援。消防服一披,裤子往上一提,背带往肩上一搭,抬脚、入靴,头盔一扣,呼吸器一背,足足有百来斤重的出警装备,60秒内一气呵成的穿戴完毕——活脱脱一群“铠甲战士”。随着消防车门“砰”地一声关闭,消防车队如离弦之箭,直奔救援现场。

60秒!我抬头看着门廊上方极其醒目的“60秒”计时器屏幕,不禁为之动容。

寒来暑往,朝来暮去,无数次训练场上的汗流浃背,摸爬滚打,才造就了出警时刻的“极光之速”的60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训炼、出警、救援、归来、再训炼、再出警......走廊尽头的消防滑杆那被磨出凹槽的金属表面;消防服上的焦痕斑驳;战靴底的磨损痕迹,默默的见证了“火焰蓝”无数次的生死时速。

“早到一秒钟,就又可能多救一个人!”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实际行动。“这是我们响水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水响蓝烽”的出警速度!”

这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消防员的统一速度!这是消防员对他人的生命极限敬畏的速度!

我的笔尖终于不再迟疑,倾情落下。我并非在书写遥不可及的“英雄史诗”,而是在记录和平年代里,一群将责任担当融入血脉的寻常人。是那个十九岁少年缠着布条,依然奔向火场的倔强背影;是那个分明怕蛇怕到颤抖的人,却义无反顾的保证完成任务的瞬间;是金属消防滑杆凹槽里,日积月累的每一次生死时速的摩擦;是警报骤响时,被永远定格在“一半”的日常状态。新时代消防,诚在民本,厚在担当,远在求索。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在汗水与火光中淬炼,在“火焰蓝”的集体里,学着前辈的样子,去“遇见光”、去“追逐光”、去“成为光”!最终,以凡人之躯,成为守护这万家灯火、岁月静好,最温暖、最坚实的光!“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窗外,繁星低垂,万籁俱寂。大地在“火焰蓝”无声的守护里,踏实地、沉沉地安睡着。

作者:张响响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